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

茶葉黨


茶葉黨(Tea Party)是美國的一個政黨,發端于1773年的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是革命的代名詞。2009年4月15日是美國納稅日,新生的茶葉黨發動了全國性的遊行示威活動。2010年1月底,全美茶葉黨分支有1134個,茶葉黨興起顯示反奧巴馬情緒。

歷史上的美國茶葉黨,發端于1773年。當時仍屬英國殖民地的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民眾,為反抗英國殖民當局的高稅收政策,發起了傾倒茶葉的事件,憤怒的人們把英國東印度公司3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傾倒在波士頓海灣,這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暴政的開始,參加者遂被稱之為「茶葉黨」(Tea Party)。該事件最終引起著名的美國獨立戰爭。從此之後,茶葉黨也就成了革命的代名詞。

茶葉黨的重生始于2009年2月。當時,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電視主持人桑特利,在節目中表示反對奧巴馬政府的房屋救濟貸款政策,呼籲茶葉黨再現。很快就有人成立了新茶葉黨,約600余名重生茶葉黨代表,從各地積聚到田納西州,召開了首次全國大會。

茶葉黨 – 歷史
在一七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英國殖民地政府及英王佐治三世徵收茶葉進口稅,每磅高達三便士,但在國會中,沒有代表可以出頭代人民說話。一群波士頓人起來反抗,假扮紅番,控制了三艘載滿茶葉的英國商船,將三百多箱茶葉全部倒下海去,這群人被稱之為茶葉黨(Tea Party)。之後,在南卡羅來納的查爾斯頓、費城等地也有類似事件,美國獨立戰爭因而展開。 當時領導茶葉黨的其中一人名
Paul Revere,他是家傳戶曉的英雄。他那騎馬狂奔,馬兒抬起前蹄在叫的剪影,是美國人熟悉的形象。 他是波士頓人,有份參與倒茶葉到大海。1775年4月18日,英國人在波士頓進行大屠殺,向示威群眾開槍,原是打銀匠及牙醫的他,在晚上十時沖出大街,徒步而跑,向居民通風報訊大叫道: “The red coats is coming” (紅衣英軍來了)。當他到達Lexington(萊辛顿)時,已是半夜,他借來一匹馬,以更快的速度
前往Lestron及Concord (康科特)一带傳達訊息,許多居民因而逃過厄運。為此,他被稱為“午夜騎士”(The Midnight Rider),這夜,成了美國燴炙人口的歷史故事。Paul Revere後來更應召入伍,駐守波士頓海港的威廉城堡 (William Castle) ,保衛家園及人民,他成了美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十九世紀詩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曾寫了不少詩歌歌誦他,現代的學生在學校中都會讀這些詩歌。

茶葉黨 - 特點
雖然目前“茶黨”的運動是一場徹底的“草根”階層抗議活動,但其受到媒體的矚目也有一些深層的原因。茶葉黨的蔓延暗潮並不統一。它是沒有形狀、分散化的反叛,沒有明確的領導,沒有中樞結構。也不是所有參加茶葉黨運動會議的人都在擔心獨裁統
治。有些人是反感大政府, 反感奧巴馬或者討厭進步。有些茶葉黨團體實際上是地方共和黨的附屬。但多數不是。它們通常都是政治新苗,聲稱獨立,令人驚異地講出由於衰退而驚醒的同樣故事。由於失業、住房被法拍和退休金縮水,他們的家庭被從根拔掉,他們說想要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種事,應當歸咎於何人。茶黨雖然是鬆散的民間團體,不過茶黨大概有三點共性:
  1. 反對“大政府”。茶黨人認為,要解決問题,靠政府不如靠個人。他們擔心政府過多干预造成權力過度集中。
  2. 民粹色彩濃厚。茶黨運動中,對非主流族裔的歧視性發言往往贏得喝彩。
  3. 延續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民間政治運動思潮 。當年的情形與今天頗為相似———經濟不景氣,民間對政府政策存在諸多不滿,謀求自下而上改變現狀,重塑美國政治格局。
茶葉黨 - 反奧情緒
奧巴馬新政府上臺時適逢金融危機加劇,所以選擇擴大財政赤字,以刺激經濟的政策。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還準備增加1.9萬億美元的稅收。奧巴馬在競選時的減稅承諾並沒兌現,美國的納稅人自然很憤怒,認為這些不斷增加的巨額預算是在給美國的子孫
後代積累債務。這些增稅計畫在一些地區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更多的抗議民眾主要是對奧巴馬政府比較左傾的經濟和社會政策感到擔憂和不滿,憂慮一向自由和很“資本主義”的美國從此左轉舵。美國經濟刺激方案帶來的龐大債務,也令大家擔心。

《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2月4日至8日實施一項覆蓋廣泛的抽樣電話民調。 結果顯示,三分之二受訪者對奧巴馬政府工作表示 “不滿意” 或 “生氣”。這是1996年3月以來,這項定期民調中對政府不滿意率最高的一次。由於這屆政府和國會均由民主黨人把持,共和黨背景的保守派受訪者不滿意率尤其高,達到80%,而民主黨背景的自由派受訪者中,59% 表示 “看好” 或 “滿意” 奧巴馬政府的表現。 不過,許多受訪者認為聯邦政府沒有把稅金用在刀刃上。他們認為,每一美元稅金中,政府浪費的就有53美分。

茶葉黨 - 抗議活動
由於“茶葉黨”異軍突起,侵襲共和黨傳統領地,美國保守陣營出現分裂苗頭。茶葉黨反對奧巴馬的“大政府”傾向,反對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和增稅行為,2009年起發起一系列抗議活動。支援者以白人保守派為主。調查顯示,儘管三分之二受訪者承認
不太清楚茶葉黨運動的具體內容,但有約45%受訪者認同茶葉黨的一些理念。共和黨人和無黨派選民對茶葉黨的認同度尤其高。茶葉黨對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的憤怒和抵制,事實上讓共和黨在過去一年裡從中獲益。共和黨一些領導人認為,他們能駕馭茶葉黨,以便在2010年11月的國會中期選舉中,一舉收拾民主黨、重振雄威。

茶葉黨 - 影響力
新“茶黨”興起 衝擊美國政治格局 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和《華爾街日報》2010年1月的一項聯合民意調查,41%的美國人認同“茶葉黨”,35%的人認同民主黨、28%的人認同共和黨。但《華盛頓郵報》認為,茶葉黨崛起,可能影響共和黨中期選舉形勢。
“茶黨”全國性組織有5個,以“茶黨愛國者”影響最大。根據統計,截至2010年10月26日,“茶黨愛國者”名下總共有50個州加一個特別行政區2690個地區性“茶黨”,其中德克薩斯州有218個(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州的237個),而達拉斯城有兩個“茶黨”。
“茶黨”誕生後的一年裡並沒有引起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重視。2010年5月19日,肯塔基州共和黨參議員候選人預選,47歲的蘭德•保羅,這位幾乎沒有政治經驗的眼科醫生,在“茶黨”成員的支援下,出人意料地擊敗了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欽定”的特裡•格雷森。從那時起,美國政界開始掂量“茶黨”的分量。

美國媒體認為,茶葉黨已經成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對於重生的茶葉黨,美國媒體指出,這個新生的黨雖然具有濃厚的保守色彩,但與共和黨並非一家; 更重要的是,這個黨的產生,源于對奧巴馬政府的不滿,所反對的物件,既包括民主黨也包括共和黨。


文章來源:互動百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